世界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都是什么时间
全体会员国和它们的加入日期如下:会员国–(加入日期)阿富汗–(1946.11.19)阿尔巴尼亚–(1955.12.14)阿尔及利亚–(1962.10.8)安道尔–(1993.7.28)安哥拉–(1976.12.1)安提瓜和巴布达–(1981.11.11)阿根廷–(1945.10.24)亚美尼亚–(1992.3.2)澳大利亚–(1945.11.1)奥地利–(1955.12.14)阿塞拜疆–(1992.3.2)巴哈马–(1973.9.18)巴林–(1971.9.21)孟加拉国–(1974.9.17)巴巴多斯–(1966.12.9)白俄罗斯–(1945.10.24)比利时–(1945.12.27)伯利兹–(1981.9.25)贝宁–(1960.9.20)不丹–(1971.9.21)玻利维亚–(1945.11.14)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1992.5.22)--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7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博茨瓦纳–(1966.10.17)巴西–(1945.10.24)文莱达鲁萨兰国–(1984.9.21)保加利亚–(1955.12.14)布基纳法索–(1960.9.20)布隆迪–(1962.9.18)柬埔寨–(1955.12.14)喀麦隆–(1960.9.20)加拿大–(1945.11.9)佛得角–(1975.9.16)中非共和国–(1960.9.20)乍得–(1960.9.20)智利–(1945.10.24)中国–(1945.10.24)哥伦比亚–(1945.11.5)科摩罗–(1975.11.12)刚果–(1960.9.20)哥斯达黎加–(1945.11.2)科特迪瓦–(1960.9.20)克罗地亚–(1992.5.22)--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8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古巴–(1945.10.24)塞浦路斯–(1960.9.20)捷克共和国–(1993.1.19)--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 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捷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捷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9.17)刚果民主共和国–(1960.9.20)丹麦–(1945.10.24)吉布提–(1977.9.20)多米尼克–(1978.12.18)多米尼加共和国–(1945.10.24)厄瓜多尔–(1945.12.21)埃及–(1945.10.24)--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了它自己的联合国会员资格。1971年9月2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将国名改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萨尔瓦多–(1945.10.24)赤道几内亚–(1968.11.12)厄立特里亚–(1993.5.28)爱沙尼亚–(1991.9.17)埃塞俄比亚–(1945.11.13)斐济–(1970.10.13)芬兰–(1955.12.14)法国–(1945.10.24)加蓬–(1960.9.20)冈比亚–(1965.9.21)格鲁吉亚–(1992.7.31)德国–(1973.9.18)--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国于1973年9月18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后,两个德国即合并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加纳–(1957.3.8)希腊–(1945.10.25)格林纳达–(1974.9.17)危地马拉–(1945.11.21)几内亚–(1958.12.12)几内亚比绍–(1974.9.17)圭亚那–(1966.9.20)海地–(1945.10.24)洪都拉斯–(1945.12.17)匈牙利–(1955.12.14)冰岛–(1946.11.19)印度–(1945.10.30)印度尼西亚–(1950.9.28)--1965年1月20日,印度尼西亚来信宣布,“在现阶段和当前情况下”决定退出联合国。1966年9月19日,它发来电报宣布,决定“恢复同联合国全面合作,并重新参加它的活动”。1966年9月28日,联大表示注意到这一决定,并由联大主席邀请印度尼西亚代表返回其在联大的席位。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45.10.24)伊拉克–(1945.12.21)爱尔兰–(1955.12.14)以色列–(1949.5.11)意大利–(1955.12.14)牙买加–(1962.9.18)日本–(1956.12.18)约旦–(1955.12.14)哈萨克斯坦–(1992.3.2)肯尼亚–(1963.12.16)基里巴斯共和国–(1999.9.14)科威特–(1963.5.14)吉尔吉斯斯坦–(1992.3.2)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55.12.14)拉脱维亚–(1991.9.17)黎巴嫩–(1945.10.24)莱索托–(1966.10.17)利比里亚–(1945.11.2)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1955.12.14)列支敦士登–(1990.9.18)立陶宛–(1991.9.17)卢森堡–(1945.10.24)马达加斯加–(1960.9.20)马拉维–(1964.12.1)马来西亚–(1957.9.17)--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9月17日加入联合国。1963年9月16日,在接纳新加坡、沙巴(北婆罗洲)和沙捞越加入之后,新的联合邦将国名改为马来西亚。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成为独立国家,并于1965年9月21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马尔代夫–(1965.9.21)马里–(1960.9.28)马耳他–(1964.12.1)马绍尔群岛–(1991.9.17)毛里塔尼亚–(1961.10.27)毛里求斯–(1968.4.24)墨西哥–(1945.11.7)密克罗尼西亚联邦–(1991.9.17)摩纳哥–(1993.5.28)蒙古–(1961.10.27)黑山共和国–(2006.6.28)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通过并实行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宪法,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2006年6月28日,黑山共和国由大会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摩洛哥–(1956.11.12)莫桑比克–(1975.9.16)缅甸–(1948.4.19)纳米比亚–(1990.4.23)瑙鲁–(1999.9.14)尼泊尔–(1955.12.14)荷兰–(1945.12.10)新西兰–(1945.10.24)尼加拉瓜–(1945.10.24)尼日尔–(1960.9.20)尼日利亚–(1960.10.7)挪威–(1945.11.27)阿曼–(1971.10.7)巴基斯坦–(1947.9.30)帕劳–(1994.12.15)巴拿马–(1945.11.13)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10.10)巴拉圭–(1945.10.24)秘鲁–(1945.10.31)菲律宾–(1945.10.24)波兰–(1945.10.24)葡萄牙–(1955.12.14)卡塔尔–(1971.9.21)大韩民国–(1991.9.17)摩尔多瓦–(1992.3.2)罗马尼亚–(1955.12.14)俄罗斯联邦–(1945.10.24)--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俄罗斯联邦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1991年12月24日的信中通知秘书长,俄罗斯联邦在独立国家联合体11个成员国的支持下,承续苏联在安全理事会和联合国所有其他机关的成员资格。卢旺达–(1962.9.18)圣基茨和尼维斯–(1983.9.23)圣卢西亚–(1979.9.18)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1980.9.16)萨摩亚–(1976.12.15)圣马力诺–(1992.3.2)圣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9.16)沙特阿拉伯–(1945.10.24)塞内加尔–(1960.9.28)塞尔维亚共和国–(2000.11.1)--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由大会2000年11月1日A/RES/55/12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通过并实行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宪法,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根据塞尔维亚和黑山宪法宪章第60条规定,塞尔维亚共和国将承续塞尔维亚和黑山在联合国、包括联合国系统内所有机构和组织的成员资格。塞舌尔–(1976.9.21)塞拉利昂–(1961.9.27)新加坡–(1965.9.21)斯洛伐克–(1993.1.19)--捷克斯洛伐克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92年12月10日,该国常驻代表写信通知秘书长,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从1992年12月31日起停止存在,作为继承国的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将分别申请加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接到斯洛伐克共和国的申请后,于1月8日建议联大接纳该国为会员国。这样,斯洛伐克共和国便于1月19日成为联合国会员国。斯洛文尼亚–(1992.5.22)--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由大会1992年5月22日A/RES/46/236号决议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所罗门群岛–(1978.9.19)索马里–(1960.9.20)南非–(1945.11.7)西班牙–(1955.12.14)斯里兰卡–(1955.12.14)苏丹–(1956.11.12)苏里南–(1975.12.4)斯威士兰–(1968.9.24)瑞 典–(1946.11.19)瑞士–(2002.9.10)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1945.10.24)--埃及和叙利亚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从1945年10月24日起就是会员国。1958年2月21日,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1年10月13日,叙利亚恢复了独立国家的地位,同时恢复它的联合国会员国资格。塔吉克斯坦–(1992.3.2)泰国–(1946.12.16)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1993.4.8)--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于1945年6月26日签署,1945年10月19日批准《宪章》 ,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会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会1993年4月8日A/RES/47/225号决议决定接纳该国为联合国会员国,在该国国名引起的争端解决之前,该国在联合国内暂时称为“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东帝汶–(2002.9.27)多哥–(1960.9.20)汤加–(1999.9.14)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9.18)突尼斯–(1956.11.12)土耳其–(1945.10.24)土库曼斯坦–(1992.3.2)图瓦卢–(2000.9.5)乌干达–(1962.10.25)乌克兰–(1945.10.2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1.12.9)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5.10.24)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1961.12.14)--坦噶尼喀从1961年12月14日起就是联合国会员国,桑给巴尔从1963年12月16日起成为会员国。在1964年4月26日坦噶尼喀与桑给巴尔联合协定批准之后,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成为一个会员国,1964年11月1日改名为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1945.10.24)乌拉圭–(1945.12.18)乌兹别克斯坦–(1992.3.2)瓦努阿图–(1981.9.15)委内瑞拉–(1945.11.15)越南–(1977.9.20)也门–(1947.9.30)--也门于1947年9月30日加入联合国,民主也门于1967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1990年5月22日两国合并成为一个会员国,称为“也门”。赞比亚–(1964.12.1)津巴布韦–(1980.8.25)2000年9月5日,图瓦卢加入联合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1945.10.24),其在下列国家成立并随后加入为新成员国后解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0年11月1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加入联合国。 2002年9月10日,瑞士加入联合国。 2002年9月27日,东帝汶加入联合国。 2006年6月28日,黑山共和国加入联合国。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加入联合国。
世界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都是什么时间?
一下图片标明了世界各国加入联合国的时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发展起来,也因此有很多国家想要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想要加入联合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那么加入联合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首先联合国主要以五大战胜国组建而成,分别都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这五个国家。并且他们都是二战的战胜国,也就是说在二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说白了,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非常大贡献的几个国家。
其次,加入联合国的国家必须要有一定的潜力,比如中国。在联合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中国各方面的条件根本不满足于加入联合国,但全世界各国都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国家,事实证明,人们的观点和想法都是非常正确的。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当然这也是三个条件中必不可少的硬要条件,毕竟联合国的成立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对于一个创始国来说,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世界各国分别在何时加入联合国
中国:1971年美国:1945年英国:1945年澳大利亚:1945年日本:1956年加拿大:1945年法国:1945年德国:1973年芬兰:1955年爱尔兰:1955年意大利:1955年印度:1945年希腊:1945年冰岛:1946年老挝:1955年立陶宛:1991年马来西亚:1957年蒙古:1961年墨西哥:1945年荷兰:1945年巴基斯坦:1947年波兰:1945年葡萄牙:1955年俄罗斯:1945年新加坡:1965年南非:1945年瑞士:2002年瑞典:1946年(一些影响力小的国家我就先不写了,我没有歧视别的国家的意思)
联合国目前有多少个国家加入?
联合国会员国:192个
阿富汗 —— 1946年11月19日
阿尔巴尼亚 —— 1955年12月14日
阿尔及利亚 —— 1962年10月8日
安道尔 —— 1993年7月28日
安哥拉 —— 1976年12月1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 —— 1981年11月11日
阿根廷 —— 1945年10月24日
亚美尼亚[1] —— 1992年3月2日
澳大利亚 —— 1945年11月1日
奥地利 —— 1955年12月14日
阿塞拜疆[1] —— 1992年3月2日
巴哈马 —— 1973年9月18日
巴林 —— 1971年9月21日
孟加拉国 —— 1974年9月17日
巴巴多斯 —— 1966年12月9日
白俄罗斯[1] —— 1945年10月24日
比利时 —— 1945年12月27日
伯利兹 —— 1981年9月25日
贝宁[2] —— 1960年9月20日
不丹 —— 1971年9月21日
玻利维亚 —— 1945年11月14日
波黑[3] —— 1992年5月22日
博茨瓦纳 —— 1966年10月17日
巴西 —— 1945年10月24日
文莱达鲁萨兰[4] —— 1984年9月21日
保加利亚 —— 1955年12月14日
布基纳法索[5] —— 1960年9月20日
布隆迪 —— 1962年9月18日
柬埔寨 —— 1955年12月14日
喀麦隆[6] —— 1960年9月20日
加拿大 —— 1945年11月9日
佛得角 —— 1975年9月16日
中非 —— 1960年9月20日
乍得 —— 1960年9月20日
智利 —— 1945年10月24日
中国注 —— 1945年10月24日
哥伦比亚 —— 1945年11月5日
科摩罗 —— 1975年11月12日
刚果[7] —— 1960年9月20日
哥斯达黎加 —— 1945年11月2日
科特迪瓦[8] —— 1960年9月20日
克罗地亚[3] —— 1992年5月22日
古巴 —— 1945年10月24日
塞浦路斯 —— 1960年9月20日
捷克[9] —— 1993年1月19日
朝鲜 —— 1991年9月17日
刚果民主共和国[10] —— 1960年9月20日
丹麦 —— 1945年10月24日
吉布提 —— 1977年9月20日
多米尼克 —— 1978年12月18日
多米尼加 —— 1945年10月24日
厄瓜多尔 —— 1945年12月21日
埃及[11] —— 1945年10月24日
萨尔瓦多 —— 1945年10月24日
赤道几内亚 —— 1968年11月12日
厄立特里亚 —— 1993年5月28日
爱沙尼亚[1] —— 1991年9月17日
埃塞俄比亚 —— 1945年11月13日
斐济 —— 1970年10月13日
芬兰 —— 1955年12月14日
法国 —— 1945年10月24日
加蓬 —— 1960年9月20日
冈比亚 —— 1965年9月21日
格鲁吉亚[1] —— 1992年7月31日
德国[12] —— 1973年9月18日
加纳 —— 1957年3月8日
希腊 —— 1945年10月25日
格林纳达 —— 1974年9月17日
危地马拉 —— 1945年11月21日
几内亚 —— 1958年12月12日
几内亚比绍 —— 1974年9月17日
圭亚那 —— 1966年9月20日
海地 —— 1945年10月24日
洪都拉斯 —— 1945年12月17日
匈牙利 —— 1955年12月14日
冰岛 —— 1946年11月19日
印度 —— 1945年10月30日
印度尼西亚 —— 1950年9月28日[13]
伊朗[14] —— 1945年10月24日
伊拉克 —— 1945年12月21日
爱尔兰 —— 1955年12月14日
以色列 —— 1949年5月11日
意大利 —— 1955年12月14日
牙买加 —— 1962年9月18日
日本 —— 1956年12月18日
约旦 —— 1955年12月14日
哈萨克斯坦[1] —— 1992年3月2日
肯尼亚 —— 1963年12月16日
基里巴斯 —— 1999年9月14日
科威特 —— 1963年5月14日
吉尔吉斯斯坦[1] —— 1992年3月2日
老挝[15] —— 1955年12月14日
拉脱维亚[1] —— 1991年9月17日
黎巴嫩 —— 1945年10月24日
莱索托 —— 1966年10月17日
利比里亚 —— 1945年11月2日
利比亚[16] —— 1955年12月14日
列支敦士登 —— 1990年9月18日
立陶宛[1] —— 1991年9月17日
卢森堡 —— 1945年10月24日
马达加斯加 —— 1960年9月20日
马拉维 —— 1964年12月1日
马来西亚[17] —— 1957年9月17日
马尔代夫 —— 1965年9月21日
马里 —— 1960年9月28日
马耳他 —— 1964年12月1日
马绍尔群岛 —— 1991年9月17日
毛里塔尼亚 —— 1961年10月27日
毛里求斯 —— 1968年4月24日
墨西哥 —— 1945年11月7日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1991年9月17日
摩纳哥 ——1993年5月28日
蒙古 —— 1961年10月27日
黑山[3] —— 2006年6月28日
摩洛哥 —— 1956年11月12日
莫桑比克 —— 1975年9月16日
缅甸[18] —— 1948年4月19日
纳米比亚 —— 1990年4月23日
瑙鲁 —— 1999年9月14日
尼泊尔 —— 1955年12月14日
荷兰 —— 1945年12月10日
新西兰 —— 1945年10月24日
尼加拉瓜 —— 1945年10月24日
尼日尔 —— 1960年9月20日
尼日利亚 —— 1960年10月7日
挪威 —— 1945年11月27日
阿曼 —— 1971年10月7日
巴基斯坦 —— 1947年9月30日
帕劳 —— 1994年12月15日
巴拿马 —— 1945年11月13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 1975年10月10日
巴拉圭 —— 1945年10月24日
秘鲁 —— 1945年10月31日
菲律宾[19] —— 1945年10月24日
波兰 —— 1945年10月24日
葡萄牙 —— 1955年12月14日
卡塔尔 —— 1971年9月21日
韩国 —— 1991年9月17日
摩尔多瓦 —— 1992年3月2日
罗马尼亚 —— 1955年12月14日
俄罗斯 —— 1945年10月24日
卢旺达 —— 1962年9月18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 1983年9月23日
圣卢西亚 —— 1979年9月18日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1980年9月16日
萨摩亚 —— 1976年12月15日
圣马力诺 —— 1992年3月2日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1975年9月16日
沙特阿拉伯 —— 1945年10月24日
塞内加尔 —— 1960年9月28日
塞尔维亚 —— 2000年11月1日
塞舌尔 —— 1976年9月21日
塞拉利昂 —— 1961年9月27日
新加坡 —— 1965年9月21日
斯洛伐克 —— 1993年1月19日
斯洛文尼亚 —— 1992年5月22日
所罗门群岛 —— 1978年9月19日
索马里 —— 1960年9月20日
南非 —— 1945年11月7日
西班牙 —— 1955年12月14日
斯里兰卡 —— 1955年12月14日
苏丹 —— 1956年11月12日
苏里南 —— 1975年12月4日
斯威士兰 —— 1968年9月24日
瑞典 —— 1946年11月19日
瑞士 —— 2002年9月10日
叙利亚 —— 1945年10月24日
塔吉克斯坦 —— 1992年3月2日
泰国 —— 1946年12月16日
马其顿 —— 1993年4月8日
东帝汶 —— 2002年9月27日
多哥 —— 1960年9月20日
汤加 —— 1999年9月14日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1962年9月18日
突尼斯 —— 1956年11月12日
土耳其 —— 1945年10月24日
土库曼斯坦 —— 1992年3月2日
图瓦卢 —— 2000年9月5日
乌干达 —— 1962年10月25日
乌克兰 —— 1945年10月24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1971年12月9日
英国 —— 1945年10月24日
坦桑尼亚 —— 1961年12月14日
美国—— 1945年10月24日
乌拉圭 —— 1945年12月18日
乌兹别克斯坦 —— 1992年3月2日
瓦努阿图 —— 1981年9月15日
委内瑞拉—— 1945年11月15日
越南 —— 1977年9月20日
也门 —— 1947年9月30日
赞比亚 —— 1964年12月1日
津巴布韦 —— 1980年8月25日
观察员:5个
观察组织:58个
葡萄牙一共有多少年的历史?
history of Portugal 葡萄牙共和国位于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西部。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地理学家把这一地区称作卢西塔尼亚。葡萄牙西、南濒临大西洋,东、北与西班牙接壤。面积92072平方公里。人口1023万(1985),99%以上为葡萄牙人,余为西班牙人。95%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首都里斯本。 古代历史 史前伊比利亚半岛居住着伊比利亚人和克尔特人,称克尔特伊比利亚人。后来腓尼基人进入半岛,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人统治了卢西塔尼亚的南部。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占领葡萄牙中部,统治了半岛。5世纪西罗马帝国日益衰落,西哥特人占领了半岛, 8世纪阿拉伯穆斯林侵占这一地区,逃亡的西哥特人佩拉吉奥在阿斯图里亚斯山集结抵抗力量并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经过几个世纪的努力,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回了半岛,建立了莱昂王国与加利西亚和卡斯特拉两个小国。 王国的建立与海外扩张 11世纪,莱昂王国和卡斯特拉王国的阿方索六世(1072~1109在位)成为半岛的统治者,他封勃艮第的恩里克为葡萄牙的伯爵。恩里克之子阿丰索一世在1143年建立了独立的葡萄牙王国。1385年与英国结盟。15~16世纪进行海外扩张。 葡萄牙的崛起是从中世纪后期开始的。1481年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即位,当时葡萄牙面临着王权与贵族特权的矛盾。若昂二世以谋反的罪名逮捕并处死了葡最大的贵族布拉干萨公爵弗兰特,接着又粉碎了几起暗杀阴谋,慑服了贵族,改变了国内封建割据的局面。1495年曼努埃尔一世(1495~1521在位)即位后,葡萄牙的海外扩张达到了鼎盛时期。葡萄牙的海外扩张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初的迪尼斯国王(1279~1325在位)时期,当时他鼓励发展农业,使葡萄牙的粮食有剩余供出口,国王还鼓励工业特别是优质亚麻布的生产,国内市场活跃,并组织商船队到欧洲其他地区进行贸易。他招雇能干的海员,使本国人民学到了最新的航海技术。到15世纪中叶,被称作“航海家”的亨利为后来的海外探险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1481年若昂二世即位后很快就派船远征,于第 2年到达非洲的黄金海岸(今加纳)并建立了要塞,葡萄牙人称它为圣若泽达米纳。1485年 D.康的船队抵达扎伊尔(刚果)和安哥拉海岸。1487年由B.迪亚士率领的探险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发现了好望角。1497年7月,达·伽马指挥4只船,约 170人从里斯本出发,11月22日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的莫桑比克等一些地区,后于1498年 5月20日抵达印度西海岸,开辟了欧洲至亚洲的航线,促进了欧亚商业关系的发展。1500年4月22日,P.卡布拉尔的船队到了巴西,宣布巴西归属葡萄牙。后又绕过好望角,经马达加斯加,到达印度南部沿海的卡利库特。葡萄牙人费尔瑙·德·安德拉德曾到过中国广州。1542年,葡萄牙商人获准在中国宁波定居。1557年葡萄牙建立澳门殖民地。葡萄牙人占领了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大片土地,使当地的财富大量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帝国达到全盛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也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民族诗人L.V.de卡蒙斯(1524~1580)成为迄今为止葡萄牙最负盛名的文学家。 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沦为西班牙的藩属。1581年,葡萄牙议会同意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兼葡萄牙国王,称费利佩一世。西班牙人的横征暴敛,使葡萄牙人民陷入极度贫困的境地,葡萄牙的舰队、海防遭到严重破坏,它在东方的一些主要殖民地也渐渐落入英国、荷兰人手中,从此葡萄牙迅速衰落。 布拉干萨王朝时期 1640年12月1日,布拉干萨公爵若昂在一些贵族的支持下,利用西班牙国内外不安定的局势,领导起义,赶走了西班牙总督,建立了布拉干萨王朝。布拉干萨公爵为国王,称若昂四世(1640~1656在位)、1703年新王朝通过与英国签定的梅休因条约,再一次加强英葡间的同盟关系。18世纪初,由于巴西殖民地的迅速发展,巴西金矿和金刚石矿的发现,再度使葡萄牙变得富有,王室并未致力于发展工业、农业和其他经济,却大肆挥霍这一巨大财富。1750年若昂五世当政时(1706~1750),人民和国家都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蓬巴尔侯爵S.J.de卡瓦洛·埃·梅洛首相的改革曾使葡萄牙经济有所好转。1807年法国入侵葡萄牙,王室逃亡巴西。葡萄牙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持续了 7年,后法军因受英国打击,于1811年撤离葡萄牙。1820年 8月24日,葡萄牙立宪主义者发动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0月4日在里斯本组成政务会,驱逐英国军官。1821年若昂六世(1816~1826在位)回到里斯本,1822年召集立宪会议制定一部自由宪法。不久,若昂六世的儿子佩德罗一世也在巴西宣布独立,并颁布宪章。在布拉干萨王朝统治的后期,葡国内建立了主要铁路网,同西班牙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相连接,对外贸易逐渐增加,并扩大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地。葡萄牙提出一个以“玫瑰色地图”著称的扩张计划,企图从安哥拉横越非洲到莫桑比克,进行殖民扩张,因而触犯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葡萄牙人撤出希雷河流域,葡萄牙政府屈服,引起国内不满,共和主义运动不断高涨,1891年爆发波尔图起义。 共和国时期 1910年10月4日葡萄牙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国。1911年召开立宪会议,通过宪法, M.J.de阿里亚加就任总统。新政府宣布废除君主制,政教分离。1926年 5月A.□.de F.卡尔莫纳将军发动军事政变,成立新政府,自任总统(1928~1951)。1932年A.de O.萨拉查任总理,1933年颁布新宪法。他所领导的“国民同盟”成为唯一的合法政党,建立了独裁统治。在萨拉查统治时期,发展工业、电力,使葡萄牙渡过了经济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名义上保持中立,但为交战双方都提供战略物资。1943年后又先后向英国、美国提供亚速尔群岛海空基地。战后经济主要依靠美国。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加入联合国。 萨拉查在葡萄牙统治长达37年,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对外镇压葡属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60年代后,葡属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日益激烈,葡萄牙国内人民也奋起反对独裁统治和殖民主义战争。1961年12月19日,印度接管了葡在印的领地果阿、第乌、达曼。1973年9月24日几内亚比绍独立。1975年6月25日,莫桑比克独立。同年 7月5日佛得角、7月12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先后独立。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独立。1970年萨拉查病逝,M.J.das N.卡埃塔诺继任总理,继续执行萨拉查的政策。1974年 4月25日,一些中下级军官组成的“武装部队运动”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法西斯政权。政变后成立过6届临时政府。1975年3月,成立由军人组成的军事委员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构之一。之后,实行了广泛的国有化,将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运输、通信、能源等部门划归国有。1975年4月,进行立宪议会选举。1976年4月颁布宪法并进行议会选举,同年6月选举总统,A.dos S.R.埃亚内斯当选总统。第一届宪法政府由社会党单独组阁。 1979年2月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80年初,社会民主党、社会民主中心党和人民君主党联合执政。1982年修改宪法,取消原由军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成立国务委员会和宪法法庭。1983年 6月,社会党和社会民主党联合执政,成立第 9届宪法政府。因联合执政后在经济、社会政策和总统选举问题上的分歧,导致社会民主党于1985年 6月退出政府,至此政府解体。同年10月举行大选,社会民主党单独执政,为第10届宪法政府。1986年1~2月举行总统选举,社会党总书记M.A.N.L.苏亚雷斯当选总统。成为葡萄牙近60年来的第一位文人总统。从1179年至今,有835年的历史求采纳